目前分類:文章摘錄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下兩種情況,你會選擇哪一個:得到流行性重感冒,還是借錢給親朋好友?美國《錢》雜誌(Money)曾針對800多位民眾做了調查,竟有高達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他們寧願選擇前者。

根據《錢》指出,有66%的美國人承認與親朋好友有金錢往來上的問題;更有高達8成的人相信,把友情搞砸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對方錢。

在重視「情面」的台灣社會裡,「情義」或「信任」的道德壓力,往往會讓一個「不」字卡在喉嚨、難以回絕對方,該怎麼不傷情面、又保住友誼?

《Cheers》雜誌以3個一般人常會遇到的困境,分析金錢與友情的思考智慧。

Q:好友開口借錢,要借嗎?

麗紅又來向慧媚借錢了,這已經是這個月以來的第2次,而且每次一借都是10萬元,讓慧媚十分為難。一邊是多年好友,一邊是辛辛苦苦存的血汗錢;不借不夠意思,借了又怕影響自己的財務規劃,她該怎麼辦?

A:再好的朋友也要約法三章

‧救急不救窮

‧寫下借據

‧別讓對方有機可趁

「我會先看交情,如果交情好就借,」荷蘭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經理孫可基有幾次借錢給朋友的經驗。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只要金額不大,他大都會答應。

然而,因為清楚知道自己借錢底限,如果對方信用不佳,雖然交情很好,他也只會借出金額的一半,或是更少。「真的借了,我就會打算那筆錢要不回來,」調整心態後,借出去的錢就不會讓自己感到不安。「借了不還,我反而很高興,」他藉此看清一個朋友值不值得交往,而且對方在理虧之下,以後自然不會再向他借錢。

能夠像孫可基不在意失去友情和金錢的人,還是少數。在外商銀行工作的陳小姐,就對曾拒絕借錢給往日上司而耿耿於懷。

她的前上司趁著選舉熱潮,投資候選人周邊商品販售。有一天,她接到對方來電:「沒關係,你借我多少錢都可以。」

「當時心中非常掙扎,畢竟他曾經非常提攜我,」陳小姐說,但又因為對方一句「借多少都可以」,讓她擔心對方的資金缺口比她所想的還要大。

只是當時她剛從國外念書回來,真的沒有閒錢。「後來滿難過的,因為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拒絕他,我覺得自己很殘忍。」這段友情也因為自己認為愧對上司,且不再主動聯絡下而失去。

但她還是認為借錢是「救急不救窮」,對方如果有財務黑洞,幫了他可能會害到自己,甚至轉嫁到家人身上。

「借錢給別人最好寫下借據,」孫可基建議。在借據上註明為何借錢、何時歸還等等,確定雙方對於這個契約有共識,排除因為沒有白紙黑字而產生誤解的機會。如果擔心對方避不見面,甚至可以簽下「保管條」,註明「某時間、某人將多少錢託給誰保管」,一旦對方不還錢,就會形成「侵佔」,而吃上刑事官司,且仍可要求對方附帶民事賠償。

有時候借錢給朋友,是出於一種信任,你相信他跟你借錢時的說辭,也相信他會盡快還錢。

不過,如果碰上那種老是「不小心」忘記還錢的朋友,該怎麼溝通?

在企管顧問公司工作的陳幼平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不要讓他有機會欠錢,」陳幼平說,她和這類型的朋友出門,都只會帶足夠付自己部份的錢,「不要有金錢往來,就能繼續當朋友。」

Q:朋友找我作保,好嗎?

傑崙急需向銀行借一筆錢,找上唯一好友伊玲當他的保人,心急的他甚至說出:「借不到錢只有死路一條。」但伊玲聽說,當保人通常不會有好下場,她該答應傑崙嗎?

A:交情再好,也不要作保

‧理性衡量得失

‧別為了友誼拖垮自己

「絕對不要當保人!」孫可基正色說,其實當保人就等於是借一筆錢給對方了,「既然你沒錢借,更何況替人作保。」

一旦簽字蓋章,這筆債務就是你的永久責任,如果對方債務是循環式的,你的責任就永遠拋不掉,最後拖累的不只是自己,更可能是整個家庭。

1981年次的郭振茂,因為在金融業工作,對於自己的信用狀況十分在意。所以當朋友因求職需要找他作保時,他猶豫了好幾天,「畢竟他只是為了工作,而不是借貸。」

但在理性分析朋友的家庭背景(父母離異,不容易找到人),以及朋友的工作性質(常常需要經手龐大金額)後,「如果他真的捲款潛逃,可能很難找到他,」於是他拒絕了朋友的請求,即使對方和他有10年以上的交情。幸好對方能理解,兩人也還能繼續當朋友。

Q:朋友合夥創業,適合嗎?

合夥開一家溫馨的咖啡店,是小芬與小娟長久以來的夢想,如今終於實現。只是,不拘小節的小芬,常常招待客人東西,這讓在意經營成本的小娟逐漸感到不滿。

A:創業前,詳列權利義務

‧醜話說前頭

‧分工要均衡

‧尊重彼此專業

「朋友合夥創業能撐過3年的,已經很了不起,」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庭庭輔導過許多人微型創業,在她的經驗中,10組合夥創業的例子,成功的不會超過2組。

朋友一起創業真有那麼困難?

張庭庭說,朋友之間平常見解不同無所謂,一旦牽涉經營管理便會不一樣。例如價值觀不同:一方想圓夢、一方想賺錢,就會造成歧異。

「錢」的問題也是其中之一,「朋友合夥創業,共苦容易同甘難,」她下了註解,會有問題多半在賺錢後,因為雙方對錢的處理有差異,例如獲利怎麼分、公司盈餘要拿來繼續投資還是存起來,都有不同看法。「會有問題,都是因為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雙方立場不同,各自解讀之下,歧見因而產生。

張庭庭表示,朋友合夥創業不是不可以,但權利義務要先寫清楚。從網路發跡創立飾品設計品牌「享給」的陸啟萍與王思萍,是值得參考的案例。兩個合夥創業的女生,在創業之初就按照出資金額劃分股權,並在權利書上註明利潤如何分配、銷售額多少比例給設計師等等,「寧願醜話先說在前面,將權利義務都具體條列,才能長久,」王思萍說,如果出現當初沒有設想到的情形,也會經過討論再行動。創立1年多下來,兩個人從未為錢吵架。

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合夥人的股份不要均分。張庭庭說,股權各半通常不會有人負責,所以有一方的股權要多一些,萬一合夥不成,可以由大股份的人將事業扛下來。

再者,分工要均衡。例如王思萍主外,掌管行銷;陸啟萍主內,負責設計。互補性強,彼此也不干涉對方專業,才能持續至今。「享給」最近更開始與結合設計師品牌及餐飲的公司「異數宣言」(The One)合作,藉The One的店面寄售自家商品,一步步往前邁進。

朋友之間,只要釐清權利義務關係,就不會因為錢而傷了感情。親兄弟都要明算帳了,更何況是朋友呢?

如何借了錢不後悔

《錢》雜誌(Money)建議,借錢之前先做好以下4步驟,才不至於借了錢卻後悔:

1.先等24小時。不要因為緊急而立刻答應對方,應先考慮1、2天,檢視自己財務狀況,看是否有能力借款,並先與家人討論。

2.試著坦白拒絕。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婉拒,因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錢無法收回。衡量一下你說「不」而失去朋友,或答應之後卻可能失去錢和友情的風險。

3.達成協議。如果你決定借錢,最好確立規則。確定何時還錢、怎麼還、分期付款一次該付多少、要不要收取利息等等。

4.寫下來。不是每次借錢給朋友都需要寫,但寫下來能確保這筆借出去的錢不是「贈禮」,也能避免誤解。如果你的朋友感到不舒服,告訴他這是使友情能長久的最好方式。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人能預見市場真正低點何在,關於投資「Time(時間)」永遠比「Timing(時機)」重要,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足見時間創造的複利效果有多驚人!定期定額策略以分批進場方式,能平攤風險與投資成本,尤其已歷經一波修正的股市,提供相對佳的介入時點,遵循「逢低『1』定要加碼」、「至少佈局穩健與積極『2』種基金」、「秉持不中斷、不追短、不隨意贖回之『3』不原則」的進階版「定期定額1.2.3」策略,佐以時間與複利雙重調味料,體會財富自主的美妙滋味將是指日可待。

股市已大幅下修,走跌的壓力卻仍如影隨行,「現在能進場嗎?」是投資人心中最大的疑惑,基於中長期展望向上的前提下,若能克服市場下跌就縮手甚至停止扣款的心魔,可望能比中途而廢的投資人嚐到更甜美的果實。投資大師巴菲特就是最好例證,《富比士》雜誌3月公佈最新超級富豪排行榜,早已積極逢低佈局股市的巴菲特以40億美元的差距擠下蟬連13年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成為全球新首富,再次證明他危機入市、買低賣高策略的確值得借鏡。

正因為市場經過修正,現階段已出現相對便宜的價位,一般投資人可能嫌單筆介入風險太高,堅定立場以定期定額方式分批佈局,低點扣款不中斷,一樣的金額卻能購買更多基金單位數。定期定額平均成本的奧妙尤其適用於市場震盪時,若再進階採取「定期定額1.2.3」策略,跟隨市場歷經一段「U」型旅程,待股市回春,基金淨值水漲船高,更能加快累積財富的腳步。

定期定額策略「1」:逢低「1」定要加碼且「1」個月至少要扣款「1」次

平時每月提撥3,000元至5,000元便能開始定期定額,當基金淨值受市場烏雲籠罩而下跌時,衡量該基金仍前景看佳後,一定要把握機會逢低加碼佈局,提高投資金額一倍甚至兩倍,回溯2000至2007年定期定額投資效果,全球股市曾遭遇2000年網通泡沫重挫,投資人當時若每月堅持持續扣款,定期定額投資全球股市指數的報酬率可達60%,但若在股市下跌至2000年3月就選擇放棄且低點就贖回,定期定額報酬率反而虧損3%,證明豐碩果實是留給堅持的投資人(以上統計績效皆以MSCI世界指數為準,新台幣計價,投資人無法直接投資該指數)。

定期定額策略「2」:至少佈局穩健與積極「2」種基金

理想的資產配置宛如向日葵,花蕊象徵「核心基金」、花瓣代表「衛星部位」前者講究全球化且中長期表現穩健,後者則可追求高報酬潛力,核心基金為主軸,衛星基金當輔助,多頭氣勢當道時,可望分享市場齊揚的優異表現;空頭行情襲擊,至少有全球型基金穩健的績效,控制可能產生的虧損程度,是可攻可守的完美搭配。

定期定額策略「3」:秉持不中斷、不追短、不隨意贖回之「3」不原則

金融市場的變幻莫測,市場震盪,投資人難免心神不寧甚至動搖信心,此時就是投資人耐力大考驗的時候,然而,定期定額其中一項價值便是利用股市下跌時,能買到較多單位數,股價上漲時買較少單位數的平均成本功效,循此原理,當震盪來襲、淨值下跌,更應該勇於持續扣款投資不放棄,逐步攤低投資成本;而時間與複利是突顯定期定額策略價值的兩大助力,不論多空,都要延續投資不殺進殺出,也不為追求短利而中途贖回放棄利滾利的機會。

蹲的夠深,才能累積夠多的動能,未來才有機會跳的更高,利用聰明的「定期定額1.2.3」投資策略,搭配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為您精選的穩健與積極型基金,提前達到財富自主的豐裕人生。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年級生投入職場心慌慌?看到別人的成就為什麼自己還沒有?其實現在投資為時不晚,現在學習理財更是最好的時機。

黃麟翔表示,七年級生不要怕理財難,理財首要條件就是先學會「賺錢」跟「存錢」罷了,閱讀是幫助進入理財領域的不二法門。

他說,多讀點理財的書籍,去了解股市的運作、操作的技巧等,在投資前打預防針也是一個良策。如果現在還沒有錢投資的人,就更需要在此時多讀點書,許多人都說要等到有錢之後才讀理財書,殊不知理財是越早開始越好

當然,一開始閱讀時或許還沒辦法派上用場,這時候不免心急,想要快點有資金下場投資,黃麟翔說應該要慢慢來,只要平常對於理財的觀念有所琢磨,等到一有錢,馬上就可以輕易做出快、狠、準的操作決定,不會人云亦云。

開始投資時,要定期去瀏覽自己的操作是否恰當,不要這檔過了就忘的一乾二淨,只注重賺了多少錢,而不注意如何成功獲利的條件跟因素。

在這個股市當中沒有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黃麟翔堅決的說,每次失敗跟自己說「就當作學一次經驗吧!」的人並不會成功,唯有檢討並修正,才能創造一次又一次的投資勝率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原文:原文連結
 
每3個月只需花1小時,就能提高投資報酬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為 siriue 版友撰寫,取自 PTT 基金版
 
看起來,大家在回應第一桶金的時候都是想著怎麼做理財,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遍大多數人認為投資理財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唯有學有專精的人才能勝認此任務,在實際的生活中透過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證券營業員,或是高檔一點的會計師、律師,似乎是大家所認同的處理管道。只是他們所提出的投資建議真的適合你嗎?相信有答案的人不多,說句不客氣的話,搞不好連提供建議者也弄不清,這從名人投資術、名人教理財等相關書籍的熱賣,及最近報章媒體的客訴報導,可以證明一點,投資這檔事還是自己搞定較為妥當,因為,自己才是下決策的人。

那我們該如何來自創財富呢,以下的四個步驟可以作為參考

1. 建立理財目標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整你的理財腦袋 對財富的渴望就從現在開始

       現在我們要開始理財了。理財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從現在就開始;二、堅持理財。在介紹理財的方法以及

各種理財方案之前,需要大家先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這個觀念就是:「理財的態度」。

觀念 1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首次帶領中國足球衝入世界盃的神奇教練博拉.米盧蒂諾維奇曾經說過:「態度決定一切。」你是否有正確的理

財觀念與理財態度,將決定你是在理財還是在「敗財」。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即使懂得高深的理財技巧,也可

能變成反效果;一旦觀念不對,可能會跌得愈慘。

       我們說的第一個理財觀念,很多朋友看了可能會不屑一顧。首先,我們要建立這樣的觀念:「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我們要重視理財這件事,它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人人都想積極地為自己與家庭積累財富,正確的理財觀念代表著

一種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

觀念 2 理財要從現在開始

       何時開始理財最好?這個問題是許多朋友經常問到的。在這裡,我跟大家強調:「理財就跟學習一樣,什麼時候開

始都可以,但愈早愈好。」在我們的教育課程中,缺乏理財的啟蒙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個疏漏。也因此很多朋

友在出社會工作以前都沒有理財的觀念,從小到大,一切需求都是父母包辦;孩子自己不需賺錢,也不懂得理財,以至

於在工作多年以後都很難養成理財的習慣。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要買房子沒錢,裝潢沒錢,結婚沒錢,養孩子沒錢的時

候,才發現事情嚴重了!所以,從現在開始理財真的是刻不容緩。

以下是幾個關於理財觀念常見的謬誤︰

謬誤 1 我沒財可理

       許多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我沒有錢可以規畫。」我遇到過80%以上的年輕人都會這麼說,尤

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更是如此。你真的無財可理嗎?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許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王,22歲,工作半年,未婚,月收入42,000元左右;小劉,25歲,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24,000左右。按常理說

小王每月收入42,000元,比小劉多18,000元。他應該比小劉「更具備理財的條件」才對,事實真是這樣嗎?他們兩人都是

月初發薪水,結果半年後,小劉存下了56,400元,小王只存下了不到9,600元。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

情況就很清楚了。

       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每項花費都比小劉高得多,除了這些基本消費之外,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

方面,還有一大筆娛樂享受的消費,粗略估算,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王的42,000元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劉雖然月

收入不高,但一切從簡,基本消費只有12,000元,又沒有抽菸喝酒等其他嗜好,除了每月花費1,600元左右買書;這樣算

下來,小劉每月的開銷大概在14,000元,半年能節餘60,000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劉半年下來存了56,400元,之後他

又把其中的48,000元轉成了1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到期續存。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錢可以理財的小王,真的沒有錢可以理財嗎?那為什麼收入

比他少的小劉卻有儲蓄呢?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其實小王並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他根本沒有理財與儲蓄的意識

。其實比小王收入低得多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一樣能理財,也有許多人收入比小王高,可是卻依舊入不敷出,經常不到

月底就沒錢了,甚至還要借錢過日子。大家看到這裡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錢,存的一塊錢才

是你的錢。」所以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理。」而是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財!」

謬誤 2 我不需要理財

       有人說自己不需要理財,只要不要每月花光光,就可以過得很好,只要每年戶頭還能剩一點錢就好。有這樣想法的人

也是大有人在。乍聽之下,這樣有錢就花,沒錢就不花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費心去理財。但是,細想一下:你真的不

需要理財嗎?即使不去考慮過幾年可能會面臨購屋、裝修、結婚等事情(假設家裡幫忙解決了這筆費用),那麼就高枕無憂了

嗎?假如你或者你的家人突然有人生病,需要一大筆錢來作妥善的醫治與安排時,該怎麼辦?假如平時就有足夠的風險意

識、懂得未雨綢繆,遇到這些問題時,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果。

       我們要強調的是,很多人有「我不需要理財」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收入是否真的很高(除非你的家產跟比爾.蓋

茲或李嘉誠有得拚,可能可以不用理財。然而,錢愈多愈需要打理,如果不理財恐怕一輩子也不可能像這兩人那麼富有。更

何況不論是比爾·蓋茲,還是李嘉誠,他們絕對是理財的一流高手),人人都有必要理財,正確的理財能增強個人和家庭抵禦

意外風險的能力,也能提高生活品質。

        小李,27歲,在某知名公司當經理,工作4年,年收入能達到120萬元以上,每天開車上下班,平時開銷很大,從來不在

家吃飯,穿戴使用都是名牌,晚上還經常去PUB或酒店消費,賺得多花得也快。他一直認為,以自己的條件根本不需要理財,

因此他也從來不聽專家的理財建議,工作幾年下來,銀行裡竟然沒存下什麼積蓄,都享樂消費掉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的母親突然得了肺癌,要動手術,手術費一下子就要十幾萬,家裡人認為小李的收入這麼高,應

該能承擔這筆費用。這下小李傻眼了,平常花錢如流水,真到急用的時候,卻連救命的錢都湊不出來。怎麼辦?就算沒錢,母

親的病也得治啊!只好想辦法去借。還好小李周圍有些好朋友,東拼西湊總算把救命錢給拿出來了。小李急忙讓母親做妥善的

醫治,救了急。而這些借錢給小李的朋友都很奇怪,小李這麼高的收入,工作都4年了,怎麼連十幾萬都拿不出來。他的錢到

哪 去了?而小李自己也很慚愧,學到教訓之後,再也不敢任意消費,開始慢慢儲蓄、學習理財。

       按理說,像小李這種收入能力,平常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發生的話,一般經濟問題都難不倒他。可是遇到像家人生病的

特殊情況,他的「風險防禦系統」一下子就崩潰了。其實,如果小李之前稍微有一點理財意識,像他這樣的收入,完全可以輕

易解決這個問題。正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收入高,不需要理財,反而導致這樣的情況。

謬誤 3 等我有了錢再理財

       這個觀點其實是第一個觀點的延伸,實際上是推說自己沒有財可理,相信看過小王跟小劉的故事的朋友已經很明白了,不

要給自己藉口,說等自己有了足夠的閒錢後再開始理財,理財要從現在開始,愈早開始,受益愈早。

謬誤 4 會理財不如會賺錢

       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我收入高,不會理財也無所謂。」當然,如果你有足夠高的收入,而且你的開銷不是很大的話,

那麼你確實不用擔心沒錢買房子、買車子、結婚,也不用擔心意外風險的出現,因為你有足夠的錢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樣

就真的不需要理財了嗎?要知道理財能力跟賺錢能力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著高收入的人應該有更好的理財方法來打理自

己的財產,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水準,或者說為了你的下一個「目標」而蓄積財富力量。

       曾獲中國商業連鎖企業排名第一名的國美電器執行董事黃光裕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有記者問他:「現在最缺什麼?」

黃光裕回答道:「我現在最缺錢。」記者又疑惑地再問為什麼,黃光裕回答說:「我現在正考慮併購其他的企業的事情,併購

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我現在最缺的是錢。」

       黃光裕的下一個目標是要併購,所以即使是他這麼有錢的人,仍然要思考怎樣弄到足夠的資金來達到目的,他為了達到併

購的目標,就要去發行股票、去貸款─這都是理財。當然這些都是以公司的名義來做的。其實個人也一樣,如果不打算過更具

挑戰性的生活(意味著你的風險不會很高),那麼你確實可以放心。但是假如你想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或者想作一些投資,

那麼,你仍然需要理財,你也會感覺到理財的重要性,因為想要進行創業、投資這些行為,意味著你面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

了,你必須以合理的理財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禦能力,並在達成目的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觀念 3 理財目的是增值生活

       有人認為「理財」就是「省錢」,也有人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其實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比較準確的理財定義

是:「所謂理財,是指將資金做出最明智的安排和利用,使金錢產生最高的效率和效用。」

       根據理財的五大目標,我們可以看出,理財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先儲蓄、再保險,接著是應急,然後是還貸,最後才是

投資和消費,不應該按相反的順序來理財。目前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先消費、再投資,最後才還貸款,不買保險。這樣的做法

是不可取的。

       其次,要克服理財是為了獲得高利益這一思想謬誤。理財目的是「管理財富,增值生活」以管理財富來達到提升生活水

準的目的。只有透過這種理念來引導人們不要把理財當作拿錢來生錢,從而避免人們錯誤地以為理財就是一味地追求利潤和回

報。因為期望的收益愈高,潛在的風險和損失也會愈大。盲目追求更高回報,也容易造成財務上的混亂。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網路轉寄一封「年輕漂亮的美眉想嫁有錢人」的email。內容是一個25歲的漂亮
女孩,在美國一家大型網路論壇金融版上,向所有年薪至少50萬美元的單身漢發問︰『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沒窮過,哪個有錢人剛開始的時候,不也是苦過,才有最後令人稱羨的財富。現今社會常見人人罵道:「就是政府施政太爛,令我們薪資沒漲,還財富縮水。」這原因不管是否正確,但是執政的人總有鞠躬下台的時候,到時新人執政,那你是否又要重蹈覆轍的再罵一次,依然做個窮人,還是準備好擺脫窮困的糾纏,邁向不同的人生呢?王大空先生曾說:「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如果那時候的你,已經準備好改變窮困,那麼又為什麼不往前一點,就是現在開始著手改變自己,寧可辛苦一陣子,也不要讓自己窮一輩子,甚至變成遺傳給下一代,造成世襲的窮人。

        窮人的習慣就是在於把錢拿來作享受使用,而有錢人則是用錢來生錢,所以倘若你自認是個窮人,好好想想:你為什麼會窮呢?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98706   理財周刊 2007/11/27


VIP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